資料圖
  業內人士指出,眼下紅紅火火的各類養生節目,有近八成實為“軟廣告”,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
  這類節目之所以能大行其道的原因,一方面迎合了人們的養生心理需求,另一方面則是因為利益可觀

  儘管今年廣電總局頻頻對養生節目亮劍,但目前來看作用有限。被叫停的節目重新包裝後復播的情況很常見
  法治周末記者 戴蕾蕾
  每天晚上5時24分,56歲的劉慧(化名)都會準時坐在電視機前收看北京衛視的《養生堂》節目,面前還放著一本專門用來記錄養生知識的筆記本。
  筆記本已經用了幾十頁,視力有些退化的劉慧會用大大的字寫下“飯後半小時不宜吃水果”等各類養生知識。
  這個時長57分鐘的節目,成了劉慧每天的功課。節目中學到的養生知識是劉慧在同年齡段朋友中交流的主要話題之一,一些知識的鏈接還被髮到了微信朋友圈當中。
  安徽廣播電視臺的一位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養生節目是劉慧這種年齡的中老年人獲取養生知識的主要來源,因而有些電視臺把養生節目當成“收視率救星”。只要和養生沾邊的節目,哪怕在非黃金時間播出甚至重播,都會有無數老老少少的“粉絲”在電視機前虔誠等候。
  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全國90%以上的電視臺都有中醫養生類節目,保守估計,每年這方面的收入超過30億元。
  據不完全統計,在各衛視一周播放的109檔養生節目中,除去多家衛視播出的相同節目如《名醫說健康》《健康新天地》《現代保健》等之外,各衛視共有55檔不同類型、不同主題的養生節目,如《健康就好》《楓葉正紅》《泡腳養生》《骨頭喝湯骨病消》《糖友養生》《苗醫健康匯》等,涉及範圍從基礎養生到腎病、骨科、心血管病、糖尿病等多種病癥的治療。
  陳少峰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這些養生節目當中有很多是由節目製作公司製作的。目前電視臺和節目公司有兩種常用的合作方式,一種是承包商整體買斷某檔節目,支付給電視臺一筆費用;一種是雙方合作按收益比例分成。許多節目公司製作的電視養生節目,錶面上講授“健康知識”,背後念的卻是促銷產品的“生意經”。
  八成實為廣告
  每天下午4時30分,河南衛視播出《健康就好》節目。主講人王濤博士在節目中稱,糖尿病根本上是肝臟有問題,可以通過攝取營養素來調理治療。
  法治周末記者查閱資料後發現,這檔節目自2012年11月開播以來,已在江西、青海、吉林等多家衛視播出過。
  節目對主講人王濤博士的介紹中稱,王濤是營養醫學的創始人,從醫20多年,是西醫本科、碩士,中西醫結合專業博士,後到日本東京大學進行醫學研究兩年。醫學專業知識功底深厚,在臨床各科、男性學、病理學和腫瘤學等多學科都有很深的造詣,對各種疾病的發生、發展和治療,對人體營養與健康的關係都有深刻獨到的見解。
  該節目中不時播出提示:報名可以接受王濤博士遠程調理,欄目熱線“4001899899”。
  法治周末記者發現,撥打該熱線後,電話接入“健康就好王博士吉林服務中心”。據該中心客服人員說:“客戶接受營養調理,先要加入會員,每年收360元的服務費和調理方案費;營養素目前由服務中心統一訂購,廠家直接發貨。”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消費者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她看過河南衛視的一檔養生節目後,撥打了節目中留下的“400”熱線電話,客服人員告知她需購買兩個療程的藥品,大概五六千元。
  “但我發現他們所有的疾病都是推薦用這種藥品,當我詢問能否治愈疾病時,客服就告訴我這是保健品,不能治愈疾病。如果效果不好,要求退款,他們就告訴我是療程沒有服夠,需要再購買幾個療程。”該名消費者說。
  法治周末記者發現,在多家衛視播放的《楓葉正紅》《朝花夕拾》《苗醫健康匯》等養生節目中,前半段都有“專家”在講授諸如“米湯好比人參湯、梨子皮比梨子肉更有營養、白蘿蔔皮能治很多病還可以消毒殺菌”等養生偏方。
  後半段則有一群在服用了“專家”推薦的諸如鐵皮楓鬥、天山雪蓮、花粉等各式各樣的產品之後從久病纏身變得身體健康的老年人,開始一個一個地感謝“專家”。節目期間還有無間隙在屏幕中滾動的“熱線電話”,但打進去基本都是某醫葯、某診所的電話。
  據曾擔任深圳衛視《天天養生》主持人的上官小鵬分析:“如果仔細觀察,八成的養生節目是在早間檔或者深夜檔播出,這主要是因為這些節目其實就是廣告,根本沒有任何實質性內容,有時電視臺播放僅是為了充時長。”
  10月21日登錄東方衛視的《X診所》導演陳亮,將養生節目歸結為三類:
  一類是北京衛視《養生堂》這樣針對老年觀眾的傳統節目,播出時間一般是傍晚,主持人和專家坐而論道,節奏比較慢;
  一類是邀請明星參與、偏醫療競技真人秀的節目,一般放在22點檔播出,受眾年輕一些,如浙江衛視的《健康007》,話題點多,節奏也比較輕鬆,但有時一些病理性的剖析過於專業,目前有影響力的不多;
  最後一類,與其說是節目,還不如說是廣告,都是出於利益考量,打著節目的幌子賣廣告,節目粗製濫造,一些所謂“專家”忽悠觀眾購買各種產品。
  一家地方電視臺的負責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把養生節目放在早間檔、白天播出,也是因為早間檔的觀眾主要以老年人為主,老年人對養生節目比較關註,能為廣告帶來切實的收入。
  收益可觀
  前述地方電視臺負責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由於養生節目能帶來收益,播放養生節目的除了“上星”的各省級衛視外,地面頻道和廣播電臺也都會播放養生節目。
  “由於地面頻道白天空閑時段多,播放這種廣告類的養生節目會更多。”該負責人說。
  據電視人劉翔宇透露,2012年108家上市製藥企業在電視節目中共投入68.76億元,其中絕大部分都投給了養生節目。
  劉翔宇介紹,北京衛視的《養生堂》下午檔收視率曾高達0.8%,讓很多其他衛視望塵莫及。與此同時,其廣告收入也是相當可觀。
  2013年該節目冠名標底1960萬元,特約播映標底1610萬元、獎品提供標底398萬元,互動時刻+精彩回顧標底398萬元,一年共計4376萬元,而且實際應收還遠比這高許多,溢價率高達160%。
  “央視的《健康之路》僅5秒、10秒和15秒的廣告標底都高達35萬元,再加上冠名及特約還有各類收入最少也夠千萬元。”劉翔宇分析。
  不過,像冠名這種正規的廣告收入還並不占養生節目收入的最大部分。
  某二線衛視相關負責人表示:“大部分養生節目分佈在二三線衛視,大型季播類節目我們做不過一線衛視,只能靠這類關註健康養生的節目拉動地方觀眾的收視。這類養生節目是廣告營收的大頭。”
    有業內人士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在節目當中推銷保健品、藥品、營養品、醫療器械或者宣傳醫院的節目,實際上是購買了電視臺的欄目時段播放。
  法治周末記者獲得的一份衛視廣告時段投放價格表顯示,各衛視欄目時段價格被分成了白天段分鐘價(8:00-17:30)和晚間黃金段分鐘價(18:00-24:00)兩檔。
  價格表顯示,一線衛視諸如湖南衛視白天分鐘價格在2.6萬元,二線衛視諸如天津衛視、河南衛視、黑龍江衛視、遼寧衛視白天欄目時段價格在7500元至1萬元每分鐘,三線衛視諸如陝西衛視、貴州衛視白天欄目時段收費為5000元至6000元每分鐘。
  “一檔養生節目的時長通常為20至30分鐘,一周播5到7天,也就是二線衛視僅憑此類節目一年至少有1億元的廣告收入,哪怕三線衛視也有不低於2400萬元的營收。”某衛視廣告部負責人付梅稱。
  製作成本低廉
  事實上,一檔養生節目的製作成本並不高。
  陳少峰告訴法治周末記者,養生節目的製作成本是所有節目形式裡面最低的。因為它並不需要像娛樂節目一樣給明星付高額的出場費。
  某二線衛視製作人稱,養生節目絕對是電視臺經典必備款:投資小,利潤大,能充時長,收視基數還高,相比其他大型綜藝節目,絕對是旱澇保收的最佳選擇。
  該製作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像《養生堂》這樣高端的大品牌養生節目,一期的製作費用在5萬元左右。
  有業內製作人告訴法治周末記者,一檔養生節目製作費用主要分為:錄影棚費+攝像+編導+主持人+嘉賓費+後期製作費。
  “一般的節目有一個主編導兩個副編導,主編導2000元,副編導1500元,3台攝像3000元左右,錄影棚1萬元,主持人2000元至1萬元不等,養生嘉賓500元至2000元不等,再加上嘉賓的食宿一天不超過500元。養生類節目的燈光、舞美、道具都很簡單,後期製作也不需要加特效。如果節目是在電視臺里製作,用台里的錄影棚、編導、主持,費用則更低。像那些粗製濫造的養生節目,幾千元錢就夠了。碰上想出名的嘉賓,嘉賓還要給電視臺付費。”該製作人士說。
  “播放那些偽養生節目,往往會讓保健品廠商和廣告媒體成功獲利,而老百姓卻成為了唯一的受害方。”北京中醫葯大學教授、衛生法專家卓小勤對法治周末記者直言。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喬新生向法治周末記者指出:“某些養生類的節目破壞了中國傳統的中醫文化,把科學知識變得庸俗化和低俗化。很多所謂的養生專家在節目的錄製過程中所使用的描述性語言十分不恰當。”
  “由於目前只有不到1/3的省級電視臺處於盈利狀態,多數電視臺為了創收不得已只能選擇播放這些偽養生節目。”喬新生對法治周末記者表示,“改革電視臺的方法已經走偏了,未來應該讓更多的電視臺進入市場,讓更多的企業來辦電視臺。”
(原標題:養生節目里的“生意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g12dgrlpu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